春和景明,遇见锦鲤。当五月的阳光洒向琉璃窗棂,遇锦坊的灯光次第亮起。大厅里蒸腾的烟火气裹着笑语,漫过雕花立柱与流云拱梁,在4000平方米的空间里氤氲出一幅“归家图”——这是春芝堂新落成的千人餐厅“遇锦坊”首日迎客的场景。五湖四海的春芝堂市场伙伴围桌而坐,碗盏间盛着的不仅是热汤热饭,更有一家企业26年未曾褪色的温情。
一碗泡面催生的“家速度”
故事的起点藏在一碗寒风中颤抖的泡面里。26年来,春芝堂从生物科技园到大健康产业园,市场越走越大,家人越聚越多,原本的餐厅已经满足不了就餐需求,在一次健康百年工程大会之际,董事长王爱兴偶然发现一些远道而来的事业伙伴,由于时间赶不及,只能端着一碗泡面,在寒风中吃一顿简单的午餐。这个画面让王爱兴十分心疼,当天就召集公司高管进行讨论,当即决定建造一个能同时容纳上千人就餐的餐厅,让风尘仆仆、归心似箭的家人们能吃上一口热汤热饭,能有个地方歇一歇,卸去一路奔波的辛苦。
从图纸到现实,180个昼夜上演着“春芝堂式奇迹”:设计师在凌晨三点的会议室里争论楼梯弧度,施工队的探照灯照亮产业园的夜空,材料清单上“进口大理石”“非遗冰裂纹”取代了“成本限制”。当施工单位感叹“从未遇见如此执着的甲方”,春芝堂人只是微笑:“为家人做饭的灶台,怎能将就?”
细节里藏着的“中国式浪漫”
步入遇锦坊,仿佛走进一本立体的美学诗集。意大利琉璃窗将阳光滤成琥珀色,映照着工匠手作的冰裂纹瓷砖墙,东西方的光影在空间里静静对话;进口石英石的取餐台上,智能加热系统恒温守着人体舒适区间,桌角圆润的包边轻声诉说着“小心磕碰”的叮咛。
最动人的是那些“看不见的用心”:后厨空调送风口特意避开灶台,防止油烟沾染厨师的白帽;洗碗机水流声经过七次降噪调试,怕惊扰了窗外的梧桐栖鸟。正如春芝堂遇锦坊相关负责人所说:“我们相信,只有让台前幕后的每一个人都舒坦,做出来的餐食才更有温度。”
舌尖上的文化密码
吃着营养搭配的荤素,喝着热气腾腾的羹汤,大家的眼睛也闲不下来,欣赏着遇锦坊精美的装潢、雅致的韵味,感受着藏在一个个细节中的创意和巧思,每个人都被家的温情所包围。“这第一口饭,吃下去胃暖心更暖!”大家举起手机,记录下这温馨的一刻,要带回去给市场伙伴们分享。
正在大家用餐之时,遇锦坊大厅内忽然传出一阵欢呼,原来是董事长亲自来到餐厅慰问所有家人。董事长笑意盈盈地询问大家:“吃得饱吗?吃得惯吗?”一股股暖意涌上家人们心间。伙伴们感动地说:“这是只有回娘家才能享受到的温暖。如何把家做好,把家打造好,把家维护好,王董做到了,全心思为伙伴着想,他跟李老师就像父母一样关心呵护着我们。饭菜太香了,每个人都不舍得剩下一粒米。”
向未来生长的“家”
遇锦坊的启用不是终点,而是春芝堂“家文化”生长的年轮。随着中华本草文化馆的梁柱破土而出,科研创新中心的蓝图徐徐展开,这座产业园正在成为有温度的产业地标。离场时,有人注意到大健康产业园入口的藤蔓支架——来年春天,紫藤将沿着钢构攀援而上,让冰冷的建筑与自然共呼吸。
离沪的列车上,东北经销商赵女士翻看着手机里的用餐照片,给团队发去这样一段话:“这是公司对每一个春芝堂人的厚爱…这就是春芝堂速度,这就是王董对每一位投入春芝堂怀抱的经销商当家人一样去呵护,我们要把这份大爱传承下去,传递给更多需要健康和幸福的人~”夜幕下的遇锦坊依然灯火通明,它像一盏永远为归人亮着的灯。
[责任编辑:]
标签: